南宋在宋理宗与宋度宗时期,国运早已走向不可逆转的衰败。宋度宗一生荒淫无道,他死后,年仅四岁的儿子赵显被拥立为帝,即后来的宋恭宗。这一登基完全依赖于权臣贾似道和太皇太后谢道清的安排。虽然名义上由谢太皇太后与全太后垂帘听政,但军政大权依旧牢牢掌握在贾似道手中。此时的南宋,早已风雨飘摇,外有强敌压境,内有朝政腐朽,形势岌岌可危。
彼时蒙古大军一路南下,长驱直入,几乎势如破竹。谢太后虽然下令全国勤王,但她一边号召抵抗,一边又暗中向元军乞和。1275年,贾似道亲率三万大军在芜湖迎战,却惨败而归。面对全国上下的愤怒,朝廷不得不将其处死,但此时为时已晚。元军随即攻占江东大半领土。1276年正月,元将伯颜统兵压境,兵临临安城下。走投无路的南宋只得俯首求降,同年谢太皇太后亲抱五岁的宋恭宗出城,向元军奉上降书,这一幕成为南宋彻底屈服的象征。
然而,南宋的残余势力并未完全灭绝。宋恭宗的兄弟赵昰和赵昺仓皇逃往福建、广东一带。1276年五月,陆秀夫、陈宜中、张世杰等臣子见宋恭宗已被俘北迁,便拥立年仅八岁的赵昰为帝,是为宋端宗,改元“景炎”。端宗虽有忠臣护持,但始终处于颠沛流离之中。1278年三月,他为避元将刘深追击而匆忙登船,途中险些溺亡,虽被救起,却从此病弱不堪。当月,因惊惧与疾病交加,他在雷州湾不幸去世,年仅十一岁。
展开剩余55%端宗死后,陆秀夫、张世杰等人又立赵昺为帝,年号“祥兴”。与此同时,抗元名臣文天祥在五坡岭被俘,他所领导的督军府彻底瓦解。1279年初,元军大将张弘范率军水陆并进,在广东新会崖山将南宋残余势力逼入绝境。张世杰下令焚毁岛上宫室,将千余艘战船相连成阵,誓与江山共存亡。赵昺的御舟被安置在中央,以显示最后的尊严。然而,元军切断了水源,局势每况愈下。最终,在无路可退之时,陆秀夫背起九岁的赵昺,手捧传国玉玺,纵身投海殉国。张世杰闻讯,也毅然投海随之殉亡。至此,历经九代帝王、一百五十二年的南宋王朝宣告终结。
回顾南宋的历史,最大的弱点就是军事羸弱。面对金、元两大强敌,他们始终采取屈辱求和、称臣纳贡的策略,以百姓的苦难换取赵氏皇室的苟安。这种牺牲百姓的苟延残喘,使得北方失地的百姓长年受外族荼毒,而朝廷却沉迷安逸。更糟糕的是,南宋宰相频出奸佞,秦桧、贾似道之流臭名昭著。后世明清虽试图吸取教训,明朝设立内阁,清朝设军机处与总理大臣,但结果同样导致党争与宦官专权,弊端丛生。事实证明,在封建制度的框架下,无论怎样修正,都无法摆脱腐败衰亡的宿命。
发布于:天津市杠杆配资开户网,投查查配资平台,101金融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